在脊柱外科領域,其臨床手術高復雜性與風險性對手術前中后影像印證、手術設備、術者經驗與操作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中,普愛醫療骨科機器人可廣泛地應用于多節段脊柱外科手術,輔助醫生定位病灶部位,為脊柱外科手術(經皮椎體成形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等手術)提供術前手術流程規劃、入釘位置、角度可視化引導,模擬仿真入釘輔助等等。那你知道用骨科機器人做椎體成形術有什么優勢嗎?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椎體成形術?

普愛醫療骨科機器人
什么是椎體成形術?
椎體成形術全稱為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ercutaneous vertebra pasty, PVP),是一種脊柱微創手術,在皮膚表面切開約3mm的小切口,手術工具經過該切口沿骨性結構進入病變椎體后,向病變椎體內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達到緩解病人疼痛、恢復椎體高度、增加椎體穩定性、強化椎體等效果。

椎體成形術原理
骨科機器人做椎體成形術有什么優勢?
目前,骨科手術普遍存在“險、難、盲、缺”四大難題。險:毗鄰重要血管神經;難:術區空間狹小、器械操作困難;盲:眼睛看不到實際操作區域,要在大腦中想象骨骼的結構;缺:缺少對病人個性化的手術方案。
脊柱手術被稱為“在刀尖上跳舞”,這四個問題尤為突出,一直以來都極為依賴醫生的操作,對整臺手術醫生的精力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對于年輕醫師來說,沒有數年、上百臺手術的學習與熟悉,根本達不到獨自進行手術的條件。
而通過使用骨科機器人輔助導航定位技術,在術前,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3D C形臂影像進行針對性的規劃,并在術中由骨科機器人負責精準地將機械臂移動到術前規劃所預設的穿刺路徑上,誤差小于1毫米,做到“指哪打哪”,使醫生“看得見、打得準、拿得穩”。

骨科機器人應用
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做比喻,這就好像我們開車使用導航軟件一樣,我們要到一個地方,應用地圖導航是極為準確、快捷的方法。
實現導航功能有三步:
1.輸入起點和終點
2.選擇路線
3.按照導航提示前進
在骨科機器人輔助手術中,患者的需求相當于輸入起點和終點,將三維影像輸入專用軟件進行規劃設計相當于選擇路線,術中操作相當于按照導航提示前進。3D C形臂在術中采集到的影像相當于實時路況,為醫生提供了一張更精準的3D“地圖”,機器人便引導醫生按照“地圖”進行準確行駛的“導航系統”,兩者結合,實現了手術的精準化、智能化。

骨科機器人規劃影像
誠然,對于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老司機”,不需要地圖也可以達到目的地,但在骨科機器人的加持下,整個手術過程無疑會變得更加輕松,對手術的成功率也有更好的保證!對于年輕醫生來說,機器人系統免去了他們找路、問路的時間,會對他們產生更大的幫助!
骨科機器人輔助下椎體成形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治療效果好以及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同時,由于不需通過反復透視來確定置釘位置,從而能減少術中輻射,大大降低患者輻射危害,且手術過程中,由骨科機器人與主刀醫師共同完成手術,大大增加了手術安全性。如果您對普愛醫療骨科機器人產品感興趣的話,可咨詢:400-025-6366。